观点丨闫旭蕾:关注德育之魂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当人们强调德智体美、德育为首时,当人们呼吁德育关乎人的灵魂、关乎人的幸福时,当立德树人成为教育要完成的根本任务时,当各种德育实践、德育改革开展时,对于受教育者应该形成什么样的道德人格这一对于德育具有“魂灵”意义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却是模糊不清甚至是被忽视、被漠视的。
虽然党的教育方针规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其德育内涵的时代性较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尚需进一步明确;
虽然有研究者分别把责任、情感、爱、感恩等品质作为德育的灵魂,然而其定位的合理性尚需进一步商榷;
虽然在“文化自觉”“民族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倡导下,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成为当下中小学德育实践的热点,然而如何把形成传统美德的特殊性与信息时代、全球化境遇对道德要求的普适性结合起来,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公民道德建设已成为德育的主要内容,然而公民道德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等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厘清;
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引领学生成长的指导思想,然而如何把国家、社会和个体三个层次在德育中结合起来,三个层次所聚焦的道德人格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仍需进一步探讨。
换言之,如果说我国古代德育倡导君子人格的养成,西方近现代德育聚焦于公民道德人格的形成,那么,我们的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道德人格则是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深入思考的德育核心问题。
道德人格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个体道德水平和修养程度的整体体现。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存在的道德坍塌、德育失效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民道德人格培养出现了问题。原因是多样的,也许与道德人格培养的“缺位”甚至“错位”是有关的。从宏观层面来看,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伦理道德坍塌,集体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遭遇解构,与社会转型、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尚未形成。至此时代境遇,大众文化盛行,传统君子人格、共产主义道德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失去”魅力,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犬儒主义成为很多人的行动指南;至此时代境遇,功利性价值取向也渗透于教育系统之中,那些可以快速、直接带来效益的教育活动受到重视,那些不易量化的、不能快捷带来效益的则常常被丢弃。以致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以致应培养受教育者什么样的道德人格,如何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人格,这类问题被边缘化。
急功近利思维下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对社会来说如此,对教育来说亦如此。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社会阶层两极分化、经济结构失衡以及高校中存在的精致的利己主义、中小学屡见不鲜的校园欺凌现象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学校德育不是拼盘,不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简单相加,拼盘似的德育难以促进受教育者道德人格的形成。如果不关注受教育者的道德人格,可能会弱化德育内容模块之间的衔接性、关联性,大中小各学段的德育可能会缺乏统领性;如果不关注受教育者的道德人格,面对多元价值的冲击,德育实践可能会出现重心不稳、目标碎片化、任务项目化等弊病;如果不关注受教育者的道德人格,心灵秩序、社会秩序和价值秩序可能会缺乏统一性,学校德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会缺乏统整性和落脚点,实现中国梦将缺乏相应的道德人格基础。
当道德人格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时,继之而来的问题则是:
受教育者应形成什么样的道德人格?
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道德危机或道德人格问题与社会转型相伴而生。虽然我国自鸦片战争至今走在现代化的路上已逾一个半世纪,然而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还没有完全实现,还处在不断学习、提升、反思、完善和持续的探索之中。在此境遇中,人们的道德追求失去了传统伦理的支撑,现代道德人格呈现出不稳定或紊乱的状态。明确这一点,可为理解当下受教育者道德人格的形成以及德育魂灵“缺失”提供基础,进而理解道德人格的探讨与我国社会转型密切相关。
☀其次,培养道德人格究其实是建构合理的价值秩序,满足时代的道德要求。由于培养道德人格旨在教化人心、维护社会—国家—世界秩序,而且道德人格主要通过个体处理与自我、他人、社会、国家、世界、自然等方面的行为方式中体现出来。因此,在这些关系中,何种关系处于优先地位以及用何种价值处理这些关系成为培养道德人格的核心内容。鉴于此,探讨受教育者的道德人格需厘清一定的时代境遇中所着力的伦理关系、首要价值选择及其相应的价值序列。较之以往,当下的时代境遇更为复杂,互联网时代使个体遭遇虚拟与现实共存的境况,全球化时代使人们面临多元文化、普适价值的冲击,社会转型易于使个体陷入精神困境,环境恶化、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特征的自我定位不断受到质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使德育领域要妥善处理好社会主义文化、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三者之间的关系。面对如此复杂的时代境遇,对于如何选择所着力的伦理关系及其价值序列,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最后,道德人格具有层次性,理想的道德人格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在人的道德完善上所要达到的崇高境界。道德人格具有多样性,不但有实然与应然之分,而且从个体的发展阶段、道德主体的人性假设、社会的发展情况、时代境遇等不同维度出发,都可以划分出不同的道德人格类别,生发出不同的问题及探究路径。
简言之,道德人格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这里以“德育之魂”的概念提出,希望受到大家的进一步关注,以促使受教育者所形成的道德人格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者:闫旭蕾,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赵庭】
【来源:《中国德育》2017年第20期】
【微信编辑:崔倩倩】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观点丨“掩耳盗铃”还是“直面生活”?——社会事件融入中小学教育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